說明:赤白濁者,濕熱之病也。濕勝熱則為白,熱勝濕則為赤,而要病源,總在於脾。脾濕不升,而木氣沉鬱於下,瘀為濕熱,化生赤白,流溢而為濁也。
辯證論治:
如純屬濕熱者,以二陳湯加味主之。如因腎元不固而為濁者,以萆○厘清飲主之。如因心氣不固而為濁者,以四君子加遠志湯主之。如因相火熾盛而為濁者,以封髓丹主之。如因色欲過度而為濁者,以龍牡菟韭丸主之。 二陳湯
半夏(三錢) 陳皮(三錢) 茯苓(三錢) 甘草(二錢炙)
水煎大半杯,溫服。
如屬肝風者,加防風、玉竹、天麻、鉤藤。
如屬痰飲者,倍半夏,倍加澤瀉。火盛者,加黃芩、元參。加蒼術、白術、黃柏、萆 ,赤濁再加丹參。
萆○厘清飲
川萆○(三錢) 石菖蒲(一錢) 烏藥(一錢) 益智仁(一錢) 甘草梢(一錢)
水煎入鹽三分,空心服,日三服。
四君子加遠志湯
人參(三錢) 白術(三錢) 茯苓(三錢) 甘草(二錢) 遠志(二錢)
水煎大半杯,溫服。
封髓丹
黃柏(三兩鹽水炒) 甘草七錢(炙) 砂仁(一兩) 研末,煉蜜丸如梧子大,每服三錢,淡鹽湯送下。
龍牡菟韭丸
生龍骨(水飛) 生牡蠣(水飛) 生菟絲粉生韭子粉 各等分,不見火,研細末,乾面冷水調漿為丸,每服一錢,或至三錢,晚上陳酒送下,清晨服亦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