蕁麻疹是一種由變態反應引起的皮膚病。其主要的臨床特點是發作迅速,無固定部位,消退亦快,不留痕跡,瘙癢強烈。俗稱“風疹塊”,古代又稱隱疹,都是從發作的特點來命名的。
開始發病時,皮膚突然瘙癢,隨後出現丘疹。小的如米粒、扁豆,大的如桃核,甚至手掌大小,扁平而隆起,邊界清楚,稱為風團,周圍有紅暈。因為痊癢,引起搔抓,抓後造成隆起的劃痕和灼熱的感覺。輕的幾個小時後自行消散,重的此起彼伏,一天發作好幾次,要一周余方停止。慢性的有成年累月不斷發作的。還有一種較嚴重的情況,即病變發生在粘膜上。如果發生在胃腸的粘膜上,就有噁心嘔吐、腹痛腹瀉等情況。如果發生於喉頭粘膜,引起喉頭水腫,就會堵塞氣道,引起胸悶窒息,甚至昏厥,應立即赴院救治。本病病因在於大多數患者的體質有一定過敏性,接觸了某些物質後,引起體內的過敏反應。如飲食中某些魚腥海味,以及某些藥物,尤其是生物制品,腸寄生蟲、某些能引起感染的微生物,還有昆蟲叮咬等。遇到精神刺激,以及氣候的寒冷刺激,也會誘發而發作。
祖國醫學認為,本病的病因在於風寒、風熱、風濕之邪侵犯人體的肌膚,或由於脾胃失於健運。還有血熱、血瘀、血虛等情況,都會引起本病的發生。
風寒型:風疹色淡微紅,以暴露的部位如頭面、手足部位比較重,吹風著涼時更甚,得熱則緩。冬天重,夏天輕。舌淡苔薄白,脈浮緊或遲緩。
風熱型:風疹色紅,遇熱則劇,得冷則減。發於上半身被複部位為多,或兼咽喉腫痛。脈浮滑數,舌紅苔薄白或薄黃。
風濕型:風疹色淡而現水腫,或有水瘡,常在陰濕天潮濕氣候中發生。舌淡苔薄白膩,脈弦滑。
脾胃型:發生風疹塊的同時有噁心嘔吐,腹脹腹痛,舌淡苔薄白。或者風疹塊選發不愈,伴有形寒怕冷,四肢不溫,胸院脹悶,食欲不振,神疲乏力,腹痛大便溏薄,舌淡苔白,脈沉細緩。
血熱型:風疹夜間發作較重,起先皮膚灼熱刺癢,搔後即隨手起風團或條痕隆起,越抓越起,發作時心煩不寧,口幹思飲,舌紅苔淨,脈弦滑數。
血瘀型:風疹黯紅,面色灰黯,口唇色紫。風疹亦發於腰帶或錶帶的受壓處,舌質紫或見瘀斑,脈細澀。
血虛型:常見於老年人或久病之後,風疹色淡紅,日輕夜重,或疲勞時加重,舌淡苔薄淨,脈弦細。
沖任不調型:常在月經前2∼3 天風疹發作較多。月經後漸漸減輕或消失。以少腹腰?大腿內側為多。下次月經來臨前又發作。舌紫苔淨,脈弦細。
有風疹病史的患者,應注意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,注意去除這些病因,尤其是胃腸道的不適、腸寄生蟲、內分泌障礙(包括月經的異常、妊娠等)以及各類慢性的病灶。避免再吃已經致敏的食物和藥物,忌食酒類、濃茶、咖啡、辛辣等刺激性飲食,保持大便通暢。
辨證食療:
- 風寒型
- 韭萊粥
[用法]:
粳米煮粥,加入韭菜(切碎),加入油、鹽、薑絲再煮片刻。趁熱服食,每天服1 次,3 天為1 療程。
- 芝麻根水
- 黃?栗子雞
[組成]:
老母雞1 只,黃?50 克,栗子100 克,蔥白20 克,薑10 克。
[用法]:
母雞開膛洗淨去內臟,栗子去皮洗淨,蔥白切段,與黃?同燉。
- 雞汁芫荽湯
[組成]:
雞骨架1 具,胡椒粉2 克,芫荽15 克。
[用法]:
雞骨架煮湯,熟後放入芫荽未、胡椒粉即可。
- 風熱型
- 浮萍酒
[用法]:
將鮮浮萍洗淨細搗爛,以250 克醇酒浸泡於淨器之中,經5 日後開封,去渣備用。取適量塗擦患處。
- 蟬蛻糯米酒
[用法]:
先將蟬蛻研成細未,後將糯米酒加清水250 毫升在鍋內煮沸,取碗裝好水酒,再加蟬蛻粉攪勻即成。適量溫服。
- 芋頭燉豬排
[組成]:
芋頭莖(幹莖),30∼60 克,豬排適量。
- 金針香菜湯
[組成]:
金針菜15 克,香菜10 克,瘦肉15 克。
[用法]:
將肉切片,沸水下肉片,金針菜略燉,後下香菜、油、鹽佐味。食菜飲湯,每日3 次。
- 荸薺清涼飲
[組成]:
荸薺200 克,鮮薄荷葉10 克,白糖10 克。
[用法]:
荸薺洗淨去皮,切碎搗汁。鮮薄荷葉加白糖搗爛,放入荸薺汁中,加水至200 毫升,頻飲。
- 涼拌油菜心
[組成]:
嫩油菜300 克,銀花15 克,薄荷10 克。
[用法]:
油菜洗淨,去幫留心,開水焯過後拌入調料。銀花薄荷水煎,去渣濃煎取汁15∼20 克,澆上油菜即得。
- 炒筍絲
[組成]:
竹筍200 克,黃花菜15 克,胡蘿蔔50 克,銀花10 克。
[用法]:
竹筍、胡蘿蔔洗淨切絲,與黃花菜同炒。待起鍋後,拌入鮮銀花即可。作佐餐食品。
- 清炒蕹菜
[用法]:
先煎菊花,取汁15∼20 毫升。蕹菜炒熟後,將菊花汁淋於其上,加調料即可。作佐餐食品。
- 風濕型
- 石楠膚子酒
[組成]:
石楠葉50 克,地膚子50 克,當歸50 克,獨活60 克。
[用法]:
上藥搗為細未,每次用5 克,加酒15 毫升,煎煮數沸。候溫,空腹連未飲服,每日服3 次。
- 菊花冬瓜茶
[組成]:
冬瓜皮(經霜)20 克,黃菊花15 克,赤芍12 克,蜜蜂少許。
[用法]:
水煎當茶喝。每天1 劑,連服7∼8 劑。
- 玉米須酒釀
[組成]:
玉米須15 克,發酵好的酒釀100 克。
[用法]:
玉米須放入鍋內,加水適量,煮20 分鐘後撈出玉米須,再加酒釀,煮沸食用。
- 塗搽蟾蜍湯
[用法]:
去內臟洗淨後放砂鍋內燉至極爛,用紗布過濾去渣,以湯塗患處。每日3∼4 次。
- 脾胃型
- 蓮子湯沖服珍珠粉
[組成]:
蓮子18 克去芯,珍珠粉2 克,紅糖適量。
[用法]:
蓮子加紅糖適量煮熟,食蓮子,湯沖珍珠粉2 克服。每天1 劑,連服7∼8 劑。
- 糯米炮谷湯
[用法]:
將糯米穀放鐵鍋中,文火烤至糯米穀開花,然後加清水適量,放瓦盅內隔水燉服(可加食鹽少許)。每日1 次,連服3∼5 天。
- 山楂君子肉
[組成]:
瘦豬肉90 克,山楂18 克,使君子9 克。
[用法]:
先將山植煎湯,再把使君子去殼取肉,與豬肉共同搗爛,與山楂湯同煮。1 次服完。
- 醋汁瓜薑
[組成]:
米醋1000 毫升,木瓜60 克,生薑9 克。
[用法]:
上物入砂鍋煎煮,待醋幹時,取木瓜、生薑。分早晚兩次吃完。每天1 劑,連服7∼10 劑。
- 參棗五味湯
[組成]:
黨參9 克,大棗15 克,五味子6 克。
- 薑醋飲
[組成]:
生薑50 克,紅糖100 克,醋100 克。
[用法]:
薑切細,與醋、糖水煎去渣。每次1 小杯,溫開水沖服,1日3 次。
- 牛肉南瓜條
[用法]:
牛肉燉至7 成熟,撈出切條。南瓜去皮、瓤、洗淨切條,與牛肉同炒即可。作餐食。
- 血熱型
- 拌銀耳
[用法]:
銀耳泡發,再用開水沖洗,掰成小塊,放在盤內,加白糖和醋拌勻後食用。
- 血瘀型
- 紅糖鮮藕
[用法]:
鮮藕洗淨切片,開水焯過後,入調料及紅糖,拌勻即可。當點心吃。
- 桂花鮮桃
[組成]:
桂花醬20 克,鮮桃300 克,紅糖20 克。
[用法]:
鮮桃洗淨,去皮、核,切條,加入桂花醬、紅糖即可。
- 椒鹽桃仁
[用法]:
桃仁洗淨,晾乾,去皮尖及雙仁,油炸熟後,放入花椒鹽拌勻。適量服食。
- 山楂肉丁
[組成]:
山植30 克,瘦豬肉300 克,紅花10 克。
[用法]:
山植洗淨,瘦豬肉切丁,油炸紅花後去渣,加入肉丁煸炒,加佐料後入山植,炒熟即可。適量服食。
- 血虛型
- 野兔肉
[用法]:
將野兔肉切成塊,加茶油炒熟,加調味品後食用。半個月1 次,共食3 次。
- 蜜酒
[組成]:
沙蜜120 克,糯米飯120 克,幹曲150 克。
[用法]:
將沙蜜、糯米飯、幹曲和熟水1500 克,同入瓶內,封7日酒成,去渣備用。每日3 次,每次食前溫服1 杯。
- 沖任不調型
- 黃酒黑芝麻
[用法]:
黑芝麻微炒,研成細未備用。每次用黑芝麻與黃酒各3 湯匙,調勻,放入碗中隔水燉,水開15 分鐘後,加白糖適量即可。於早晨空腹服或飯後2 小時服下,每日2 次,輕者連服3∼4 天可愈。
- 三黑汁
[組成]:
黑芝麻9 克,黑棗9 克,黑豆30 克。